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千古一帝 (第4/16页)
度。北魏初期,拓跋族刚刚入主中原之始,拓跋部落本来处于氏族经济中,他们习惯在族内实行“分土定居”政策,而汉族地区的土地制度,仍是承袭魏晋时的大土地所有制,由此而产生了一些社会矛盾。 譬如,北魏初期,华北及中原地区由于长期战乱,土地荒芜,人口大量逃亡。一些未曾南逃的农民,因租调徭役负担重,故他们自己宁愿到大地主打短工、长工谋生,荫庇于世家大族,于是,出现了30家、50家为一户,甚至一宗近万室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政府财政收入。为何? 因为,当时是按户征收赋役的。 另外,北魏在北中国站稳脚跟后,社会安定,很多以前南逃的农民纷纷重返家园。而回来一看,其原有土地往往已被别人耕种,由此即产生很多地权纠纷,影响了社会稳定。另外,大家不断在官府扯皮打官司,也耽误了农耕。 于是,土地改革迫在眉睫,而中国历史上最周密、最严谨、最有效、影响力最大的土地法令就此诞生了。 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政府颁布了《均田令》,正式开始推行均田制这一土地制度。所谓均田制,是指国家对无主荒田以政府的名义定时、按人口分授给农民。具体是: 1.分口粮田,保证吃的。凡15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给无主荒地40亩,女子20亩,称为露田。这种田只能种植谷物,种人吃的东西,保证口粮和军粮。 想多分行不?可以,但你的符合两个条件之一: 一是拥有耕牛。也不是所有的牛都能多分,而是得4岁以上的牛才行(原来牛也有民事权利年龄),每头牛受露田30亩。你攒上100头牛分上它三千田直接晋级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