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_第二百零七章 国家的大事,百姓的草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七章 国家的大事,百姓的草纸! (第3/8页)

影的效果。

    只能说,儒学,真是将华夏的思想,一直固守在了原地。

    影响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就导致了,即便只是做出些许的改变,也能有着相当大成效。

    “好!很好!”

    朱元璋大喜,说道:“朕准了,明年,不,今年就可以着手准备扩大规模的事情了,同时也要多多的吸纳农学方面的人才,争取做出更加的成效。”

    封建王朝,粮食永远是重中之重。

    杨思义的成绩,那是斐然的。

    其余的大臣们看着,那也是相当的羡慕。

    能被朱元璋这么夸的人,可不多。

    “谢陛下,臣定当竭力而为。”

    杨思义立刻朝着朱元璋跪下谢恩。

    这个户部尚书,虽然很累,但他干的很起劲。

    要说这户部其实也挺奇怪的,正常是主管户籍财政的部门,有关钱的事情都得经过户部。

    但因为封建社会,粮食就等同于钱,所以这农业上的事也得管。

    户部尚书还有许多别名,比如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杨思义多了农学院管理,其实是挺累的,但他动力十足!

    “陛下,臣也有事启奏。”

    说话的是刑部尚书周桢,这也是位重量级人物。

    六部尚书本身的含金量就不说了,这朱元璋即位以来,律法森严,每年抓捕审判的犯官相当的多。

    抓他们的人,就是刑部的人。

    周桢抓过的官员数量,比现在奉天殿内站着官员数量还要多上数倍。

    他在百官之中,有个“阎王”的外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