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627节 (第3/6页)
内层,还是要有抗高热的材料或设计。 此外能量传输上也需要抗高热、抗湮灭力场作用的材料,两个方向入手都必须研究升阶材料才能达到标准。 ‘技术成熟’的另一部分,就是升阶材料的研发。 有了容器技术和材料两方面的基础支持,到时候,再去研究可控核聚变技术绝对是事半功倍。 就像是超导储能技术、超导电池的研发,只要不存在难以跨越的技术难关,研究制造就不需要太长时间。 …… 研究,正式开始。 王浩召集人手成立了十几人的研发小组,他担任研发小组的负责人,汤建军则是研发组的特邀专家兼任副组长。 这代表了对于汤建军的重视。 虽然汤建军有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实际上,放在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要担任技术组长也不容易。 因为,人才太多了。 何毅是研究中心的主任,参与了一系列湮灭力场技术研究,还以此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绝对要比汤建军有地位。 研究中心还有好多其他的人才。 比如,材料组的赵家盛,原来就是超导材料领域的顶尖学者,在科学技术大学担任三级教授,能算的上是‘储备院士’。 黄宏军,量子物理方向的学者,代表国内专家团参与过欧洲粒子对撞实验,并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后来加入研究中心的学者,每一个都有一定的名气,各自领域的能力水平并不比人差。 不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