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唐种田指南 第3节 (第6/8页)
唐代因“钱荒”,朴素的以物易物又登上舞台,绢布也成为货币,一般情况下,一匹布等于一斗米等于十钱。 当然这里的米指的是比较贵的东都米,还有一种便宜的米叫做青齐米,价格只有东都米的一半,豆比青齐米还要便宜,价格跟粟半径没八两,一斗豆现在也就是三钱的样子。 那古格镇上的豆腐价格如何?若直接从镇上的豆腐坊买,一碗就是两钱。 这价格其实非常高了,要知道,这碗也不是什么海碗,按照换算,一斗米等于12.5斤米,也就说两钱基本上就算是两到三斤的米了。 这还不算什么,等天气凉了,就有小商贩自己从镇上买了,又背着豆腐徒步十公里,千里迢迢送至附近村庄贩卖。 他们也不会日日去,都是挑上好的日子,譬如节庆蒙祭祀之类的,邻里买块豆腐吃吃也是讨彩头,若平日里这么干了,准会亏本。 这样送上门的豆腐,是三钱一碗。 邻里都说高十二郎的豆腐便宜,若有新的开元通宝,那给一枚就是一碗豆腐,若没有还能用豆来抵,半斗豆便够了。 至于用面用布帛的,那又是其他单位,他这连青齐米、面都是可以换豆腐的。 …… 又过几日,于四娘老母过五十的整寿,她要回家看望,高长松与她同行,背后背着长方形的类似于书箱的箱箧,里面装着压实的豆腐。 高老庄人吃豆腐不过吃个新鲜,前几日买过后销量一日不如一日,就自然需要打开市场,往其他乡村送。 真让高长松说,他倒是乐意搞分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