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_第六二五章 盐场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二五章 盐场团 (第2/5页)

怕燧发枪也行。

    不过,林啸担心,这件事真正实施起来,困难不小。

    首先,这个“盐场团”,为什么是半兵半民的性质,为什么既要生产,又要兼顾剿匪和治安,要跟民工兄弟们解释清楚。

    其次,即便思想工作做通了,他们八成会要求提高待遇,对这一点,要有所准备,设法解决。

    因为,无论民工还是盐民,他们的思想是朴素的,对自己理解不了的事物,通常会很迷惑,会抱有怀疑的态度。

    在他们的认知里,大明朝的规矩,“兵”就是军籍,“民”就是民籍,是含糊不得的。

    应征当兵,说白了就是拿脑袋搏前程,用性命换钱财;而民户,就是在田地上卖力气,他们的活法很简单,就是向土地要活路,给官府交赋税。

    要他们干士兵的活,接受部队那般的管理和训练,却不给当兵的待遇,这是说不通的。

    毕竟,讨虏军战士每月五两的军饷,几乎是尽人皆知的事,而他们作为随军民工,如今又成了盐场工人,每月两吊钱(合铜钱两千文,相当于碎银二两)的工钱,是写在了契约里头的。

    老实说,能拿两吊钱,他们本来已经非常满意了,这从他们的工作热情上可以看出来。

    可如今,这个“半兵半民”,是啥玩意儿?

    这个新身份,到底算不算从军打仗,是不是应该涨工钱?

    “这个问题不能敷衍,”

    林啸蹙眉沉思,“只有充分尊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