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_第六二五章 盐场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二五章 盐场团 (第1/5页)

    第611章施家祠堂

    第六二六章施家祠堂

    另外,林啸还存了一个小心思。

    对这首批受训的三百人,他还有一个额外的期待——培养若干基层干部。

    毕竟,白驹场只是弹丸之地,整个两淮地区,还有那么多的盐场尚未接管,盐业生产基本瘫痪,盐民的生计问题很大,要解决这一切,急需大量的人手。

    然而,林啸自忖在此滞留的时间有限,手头又无足够的部队,所以,他决定另辟蹊径,利用“盐场团”,将这两项工作合二为一,争取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半军事化的基层干部,逐批派驻各地。

    林啸的目光,就落在了这首批人员的身上,他们是培养重点,既要训练军事,又要培训一些地方工作的常识。

    他的这个思路,同样也来自于后世经验的启发。

    在后世,抗战时期,活跃于游击区的“武工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即使全国解放后,农村的基层干部,也有许多来自于退伍军人,这个做法,是有一定成效的。

    因此,为了兼顾日常劳动和军事训练,他决定采用全员轮训与少量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此基础上,轮流担负一些常备任务。

    在他的设想里,整支民工队,最终要做到全民皆兵,从中不断发现、选拔基层干部,为以后的大发展,预备下一些资源。

    武器方面,除冷兵器外,应该额外配备一定数量的火器,最好是步枪,军工进度跟不上的话,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