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16 (第4/4页)
筝归云”成功跨出了第一步。 下一步是创新。 覃川认为只有集体的智慧才能让复兴事业走得更稳,他成立“云筝阁”集结了云城古筝演奏家群体,一起从事筝乐创作。 其间并不顺利,有争议、矛盾和误解,甚至陷害,让覃川陷入困境。 覃川母亲担心儿子处境忧虑成疾,好在桑蓉潜心照顾,让覃川得以安心创作。 覃川和几个有才华的古筝演奏家相继创作出一批具有云城特色的筝曲,首演获得巨大成功,吸引了一批专业作曲家加盟编创行列,还举行了一场筝乐创作比赛,请来尹畅等权威大师做评委,覃川的新曲获得第一名。 覃川的“云筝归云”实践已经进入全新的阶段:加强云城筝乐的理论建设,形成筝乐理论研究。 覃川知道没有筝乐的理论创新,云城筝派就难有立足之地。 云筝两千多年历史中筝学理论竟是一片空白。 覃川利用所有业余时间笔耕不辍,撰写了一系列云筝理论,并在一次沙龙研讨中提出应该创办云城古筝学会,得到众人一致赞同。 在覃川的带领下,云城古筝学会正式成立。 覃川想要办一本云筝杂志,但经费短缺,编辑力量不足。 彼时,覃川已和桑蓉结婚。 身怀六甲的桑蓉把家里积蓄都用于支持覃川的创刊,杂志创刊前五期都是油印出版,此后,筝会众人也是慷慨解囊。 当第六期正规印刷的面世时,桑蓉生下了长女覃湖。 是古筝音乐史上第一份大型筝学理论刊物,为全国各筝派的探究提供了学术空间,促进了古筝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