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16 (第3/4页)
云城筝派由于历史原因出现断流,到了近现代几乎销声匿迹,“云筝归云”、复兴云城筝派是从零开始的构想。 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创作和演奏富于云城筝派风格的筝曲。 在覃川摸索过程中,得到同事桑蓉的支持,二胡教师桑蓉常常为覃川出谋划策。 桑蓉父亲是云城地方戏种云戏的演员,覃川少年时代也曾在剧团演过云戏,在桑蓉安排下,覃川和桑父同台演出。这次演出让覃川灵感乍现:筝弹云戏非常顺手。 覃川以云戏为曲调母本,走访云城大地多个剧种,编订出,云城筝曲初具雏形。 彼时,文化部确定次年要在云城音乐学院召开全国古筝教材会议,作为东道主的云城音乐学院要向此次会议提交古筝教材以供交流之用,学校将这个任务交给覃川,鼓励覃川要勇扛复兴云城筝派,让云筝重新奏响云城大地的使命。 覃川又做了丞相谏言皇帝的梦,梦中,丞相又质问皇帝:“退弹筝而取歌乐,这是为什么呢?” 梦中,覃川化身古代弹筝人,怀抱云筝被驱逐出云城,荒漠跋涉啼血哭泣。 醒来,覃川更加坚定了复兴云筝的信念。 为了能在次年的全国古筝教材会议上交出满意答卷,覃川发奋投入编创云筝新曲的工作中,却毫无进展。 桑蓉带覃川去散心,云城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排遣了覃川的愁绪,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让他在之前的基础上成功改编出。 古筝教材会议上通过专家们的交流、试奏和定级,其中16首选列为音乐艺术院校古筝专业学生的必修和选修曲目。 自此,“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