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78节 (第1/7页)
苏轼咂摸了一下:“江山如画总括前文之景,一时多少豪杰为下阕之周公瑾蓄力,此为承上启下,后人谓之过渡句,这也是他们阅读理解的一种?”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苏学士饶有兴趣。 苏辙听完答案也笑了:“此番,该是作者亲自来做阅读理解了。” 【同时大家要注意,词的开篇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泛写的怀古;紧接着,由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进入具体地点,自然而然感慨“一时多少豪杰”,那么这里的“一时”便集中于三国时期,后面的“豪杰”,也是曹孙刘概而言之的。从“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将范围进行了一个缩小。】 曹cao刘备孙权满意点头,对苏轼的眼光表示了赞许:不错,我就是豪杰。 三人都很有默契地将另外两方忽略掉,唯有周瑜的粉丝挺直腰杆不屑一顾:豪杰又如何?你们都是周郎的陪衬! 【三国豪杰何其多?但在这个赤壁战场,苏轼最终选择将目光集中到青年将领周瑜的身上,接下来就是周瑜的主场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家读一读这几句,结合注释想一想,苏轼笔下的周瑜是什么样子的呢?】 “风流倜傥!” “文武双全!” “娇妻美眷战功赫赫,周郎当真理想之英豪!” “周瑜不是气量狭小吗?还被诸葛亮气死了,苏轼是不是美化他了。” “让你少听说书多看历史,那些都是戏本子上瞎编的!” “就是就是,周公瑾多完美一个人啊,用后世的话来说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