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快速炮击 (第1/5页)
由于雷区的“示范”效应,鬼子主力在龙口地区登陆后,没有像三岛大队一样急着向前推进,反而是“巩固”了滩头阵地,一方面从运输舰上卸载各类重武器、物资、弹药、补给品,另一方面则让经过了三四天海上颠簸的陆军恢复元气,以利于进攻。 为了防止国防军趁黑夜前来“偷袭”,鬼子在滩头阵地附近准备了相对严密的防御攻势,布下了重重兵力,舰炮也经常有一搭没一搭地往滩头阵地纵深地带进行零星射击,妄图用火力封锁住国防军进军的通道。按照两栖作战的基本理论,登陆后最危险的时刻便是刚刚占领滩头阵地之时,此时进攻方的秩序和调度处于最混乱的时候,各单位建制和火力也处于相对无序的状态,如果守军此时发动出人意料的反冲击,很容易将登陆部队冲下海去。 但反过来说,倘若进攻方能够占据比较开阔的登陆场,并且能利用一段时间进行整训,则登陆作战已基本成功了大半。在优势舰炮火力和较强防御公司的掩护下,登陆方通常游刃有余。拿破仑战争以来,两栖作战的样式已经发生了很多改变,但其基本精髓却并未过时——登陆之后的12个小时是最危险的时刻。 那么,作为帝国指挥佼佼者的王士珍和蒋方震难道不知道这个么? 非也!在讨论作战方案地时刻,针对鬼子在龙口地区登陆的可能应对。有参谋提出了“滩头反击”法的方案,但为王、蒋等人一致否认。理由只有两点:第一,鬼子有舰炮火力掩护,国防军在火力上并不是对手,强行执行滩头反击,很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