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62 (第1/4页)
胜败,每一场战局都有其领兵之法,战略军阵。 大清外交部官员问法兰西官员:你们在这场战役中用的是什么战术方阵打败了荷兰? 他们又问瑞典:你们是如何在逆境之中靠着火枪队解决困难的? 大清官员道:“你们放心好了,我们国家距离你们那么远,又不会派兵去攻打你们,我们的皇上只是出于好奇才命我来问一问你。” 西方各国之枪队军阵情况如何,火枪手、投弹兵、野战队步兵等是如何战斗的,他们又是如何编队、管理。 获得了大量军火武装本国军队,国家的军火兵器时刻需要更新才不会被超越,既然如此,该如何进行研究、如何制造出更多需要的东西呢? 于是,大清制造局应运而生。 最初的大清制造局,做的事拆家伙的事,把各国的军用都给拆了研究个干净。 接着,成立起来的制造局开始制造枪炮、弹药,又因对外交流的频繁,而诞生了新式造船厂。 各国你来我往打来打去时出现多场战役,这些不同方阵队伍的利弊是怎样的,又该如何来破解。 枪队连的威力是否真的那么厉害,这种新的战斗方式,是否能够给我国军力带来新的进步? 外交官之中,不知不觉混入了銮仪卫,谁也没发现这些情报是怎么被搜集走的。 有的是通过外洋人之口,有的是通过去往外洋的使臣亲自实地勘察。 最终这些信息汇聚而成,成为了康熙御案前的一封封奏折,也成了朝会上重臣激烈讨论的之事。 训练军队,重编军队又有了新的启发,于是进一步完善、修改、实行、再完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