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中国古琴史(13) (第1/3页)
求推荐票。多谢。 -------------------------------------- 明、清时期由于印刷术的发展,大量琴谱得到刊刻流传,见于记载的琴谱有一百四十多种,从中可知仅明代创作的琴曲就有三百多首。明初琴家冷谦的《琴声十六法》,是对古琴的美学思想、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提出的理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是明代琴家,对古琴艺术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他收录唐宋之前艺术珍品六十四曲、历十二年主持撰辑了《神奇秘谱》,于1425年刊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琴谱。明末清初,徐上瀛更进而提出《二十四琴况》。明清以来,着名的琴曲有《秋鸿》、《平沙落雁》、《渔樵问答》、《良宵引》、《水仙cao》、《鸥鹭忘机》、《龙翔cao》、《梧叶舞秋风》等。 这一时期在演奏上由于民间音乐(特别是戏曲音乐)的熏陶和影响,古琴技巧有了突出的发展,尤其是左手技巧的创新,如《五知斋琴谱》中的《潇湘水云》、《胡笳十八拍》等琴曲,左手技法极为细腻,前所未见。以后的许多琴谱,在整理加工传播传统古琴音乐方面,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明、清时期着名琴人有严澂、徐谼、蒋兴俦、徐常遇、蒋文勋、张孔山等人,近代着名琴人又有黄勉之、杨宗稷、王燕卿等。 清末与民国年间由于战乱和社会变迁,特别是古琴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古琴音乐濒于绝灭。当时,全国各地也出现了一些琴会组织,如北京的&"岳云琴集&"、济南的&"德音琴社&"、上海的&"今虞琴社&"、长沙的&"愔愔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