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民国好好学习_第 1 章 入族学读《女儿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 1 章 入族学读《女儿经》 (第1/6页)

    地处华北的禹州省永陵市,有一个人口不多的睢县,以出产有名的睢县毛笔,在整个中国都小有名气。

    现在,民国已经十四年,那些大城市里,洋人办了许多教会学校,连中国人自己办的各类新式学校,都如雨后春笋一样,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

    在大城市里,小孩子去新式学堂,已成为一种潮流。

    但一个旧的时代,毕竟不是你大喊一声:“我要消灭你,你快灭亡吧。”

    它就那么听话地,被消灭,被灭亡了。

    睢县西南方向,有个近两百户人家的大庄村,隶属东桥镇,因最开始的时候,先是杜氏先祖在此扎根繁衍,此村就叫杜家庄。

    后来,陆续很多外姓,迁来这里落地生根,人口渐渐比杜姓还多,也没改掉杜家庄这个名字。

    杜家庄中有一条玉带河,玉带河以南主要是杜姓人居住,以北就是许多杂姓了。

    这个不大不小的村庄,对外面文明车轮的响声,好像没有听得太真切,人们还是按照旧的方式生活着,而且看起来,过得还不赖。

    庄上的杜氏子弟历来读书,不管做官不做官,杜氏子弟向来以书香门第自居的。

    坐落在南村的杜氏祠堂里,还专门辟出了三间屋子,作为课堂,请来族中博学长者,专门在此教育族中子弟。

    现在,这族学里的学生少了一些,但小孩子朗朗的读书声,在四下里地清脆地回荡着,倒也显得生气勃勃。

    屋北头孔子像下面,一张藤椅子上,坐着一位穿黑绸棉袍的老先生,头上戴着黑色的瓜皮帽,鼻梁上还挂了一副老花镜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