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6节 (第6/9页)
给郭恪、李景兴,让他们扩编亲军,其他不说,光每人五两的安家银就是一笔不小开支,前后也就扩编了不到五千人而已。 正在朱由榔国库马上见底的时候,张同敞如同救火队员般出现,解了自己燃眉之急! 朱由榔当即下旨褒扬张同敞,并且在他任户部侍郎同时加副都御史衔,赐中奉大夫(从二品)。 第20章 御前会议,军制改革 财政困难的到解决之后,朱由榔的心思也活络了起来。 之前他已经让李景兴、郭恪开始在肇庆府周围征募士兵,也已经有四千多人,当然,这些刚刚应征的青壮还没有真正形成战斗力。 不过朱由榔却是已经想通过李景兴他们来尝试改变这时候大明军队中堕落**的成例。 明朝立国之时,在军制上建立了卫所军户制,简单来说就是军屯。 朝廷给各个卫所分有田地,军户们平时组织耕种,上交粮食,战时披甲持械,编入军队。 而士兵的粮饷就直接从屯田所得分发提供,正如朱元璋吹嘘的那样,“朕为国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不过这种制度却并非什么千秋万代之计,事实上卫所制度在太祖、成祖建国初期时自然战力彪悍,仁宗、宣宗也还算能够维持。但自从“叫门天子”朱祁镇土木堡之后,随着大量勋贵和精锐卫所力量的灭亡,成为了压垮这一制度的重要一锤。 究其原因,其实无非封建王朝的根本问题:“土地兼并”。卫所制度的前提是要能够有足够土地让卫所军户们组织生产,自给自足。可明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在外部,地方有背景的豪绅大族、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