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从1982开始的赶山生涯 第568节 (第7/7页)
天的时候要“备料”,就是把含砂金的土搬到溪水旁,等到来年积雪融化,有流水了,才开始正式淘金。 淘金的工序也简单,就是往木簸箕中加入备好的沙土,然后将木簸箕浸入水中,简单柔洗分散后,开始左摇右摆,泥土和石子儿会随着流水冲走,慢慢地一点点分离,直到最后,比重较大的砂金留在簸箕底部。 老人是年岁过大了,冬季身体吃不消,根本就没能力备料,只能凭借经验,在这些被人淘过无数遍的地方,选着以前出过砂金的地方,胡乱弄一点,碰碰运气,也看看河底淤积的泥沙中能不能找到些顺水留下来的金沫儿。 对,金沫儿! 淘出的砂金,几乎都如齑粉一般,不成形状。 按照老人的说法,稍微大一点的砂金才状如小米,如果能发现黄豆大小的,就算是运气爆棚了。 另有些金块比蚕豆还大,就可以称为“狗头金”了。 对于淘金客来说,狗头金可遇不可求。 吕律手头就藏着有从金志泉那里得来的大块狗头金,他当然知道这东西的价值。 几人在老人的指点下,蹲在河边,在水中笨拙地摇晃着手中的木簸箕,忙活大半个小时,手酸了,脚也蹲麻了,可最终看着木簸箕底上混合着些许黑色细颗粒中的微小黄点,一帮人心里都在骂娘。 就这么点玩意儿,几人的全都凑在一起,若是干的,往指头上蘸点唾沫,能一下子粘得干干净净。 靠这样淘金发财,当真是在做梦,怕是凭借这些东西,填饱肚子都困难。 老人却是一脸坦然:“淘金,那也是看运气的!” 这一点,几人都赞同。 就在这时,有几个穿着中山装,提着桶、铲子、淘金簸箕的人从山林里下来,顺着路朝矿区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