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第374节 (第4/5页)
,“我没主持过地方的工作,但也知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其中关系大,我还是不要胡乱开口的好。” 李秘书笑着道:“说归这么说,但老话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您能把偌大的工厂管好,打理的井井有条,即便是去地方上任职,也差不了。” “还是不一样的,一个城市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人,可一个工厂才多少人?工厂有各个部门,但一个部门又有多少人?虽说现在是企业办社会,但小型社会与大型社会到底不一样,让你管理十个人容易,一百个人一千个人一万个人呢?困难程度不同的。在这件事上我可没什么发言权,还是你们张书记做得好。” 要不是知道这位是副部级干部,压根不需要对一个地委书记溜须拍马,李秘书还真怀疑自己听错了。 显然,这位口风紧的很,李秘书也没再说什么。 到了地委大院这边,南雁才知道今天的会议规模还挺大。 基本上把地区各个单位的负责人都喊了过来,机械厂那边来的人更多。 显然地委这边准备充足。 简单的寒暄过后,张书记言归正传,主旨倒是明确。 新形势下的芜湖地区经济发展道路该如何走。 对比这个地委书记的热情,其他部门负责人的发言不算特别踊跃。 毕竟他们考虑的还没那么长远。 李秘书留意到,特别邀请来的高副部长发言也不算特别多。 也就是牵扯到机械厂时,这才多说了几句。 显然,这位副部长十分谨慎。 你不好说这种谨慎是错的,毕竟涉及到其他单位的事情,她不见得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