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3章 雪野茫然心亦茫然 (第1/5页)
98年的冬季似乎比往年冷的早了些;我回老家后的第二天,就刚好赶上了那年的第一场雪。 凛冽北风在窗外携带着飘飞的雪花呼啸了半夜,一早就见原野也是白茫茫的一片。 这是对我至高的欢迎仪式啊! 这样的雪景,我已经是久违了多年! 去广东十年,只在家过了两个春节,而且都是温暖如春,根本寻不到雪的踪影。 在我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要数70年代初的冬季了;那时候,农村根本就听不到天气预报,雾蒙蒙的天空中,北风连刮夹带细雨就是最准的预报了,只要连续刮三天并送雪来。 最冷的应该是71年冬季了吧;那年的冬天,连续几场雪都下得很厚,都可以淹没到成年人的膝盖了;木屐不能穿,像我们这样的年龄在雪地里踩高跷根本就提不上来,所以,我家后面灌渠里结的冰,成了我们上学最便捷的路。 我家门前碗口粗的椿树都被凌断了几根,屋檐下的冰凌足有一尺长;只是这样的场早景已成了南方人的记忆! 那时候,在洞庭湖流域的农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带四个长方形铁钉的木屐,猪皮蒙的面很结实,在泥泞的路面上走得很稳,只是不适合在雪地上前行,很容易堆在木屐底上而崴了脚。 而南方的高跷与北方的不同;南方的高跷都是用杨树或柳树杆制成,在树干的下半截打孔,装上木板,下方安装一根支架;再在树干的最上端装一个手把,高跷就算做成;像我们这帮男孩子,几乎人人都有一副,是冬季雨天和雪地里的最实用的交通工具。 北方的高跷是庙会上的道具,没有扶手,人踩在上面能很稳健地舞蹈,其稳定性让南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