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一章 县城偶遇 (第2/6页)
,父亲什么时候带口信给自己过,难道忘记了?他心念一转便知道了,父亲一定是怕影响自己学业。 “这书稿怎么送过去?”李延庆又问道。 “我马上就走,我要亲自送去大名府,东主一再交代的,书稿一到就给他送去。” 说到这,罗掌柜忽然一拍脑门,“看我这人,欢喜糊涂了,竟然把给你的钱忘记了。” 他连忙从柜子里取出一份纸卷,笑道:“这是隔壁银铺的存钱柜卷,里面存有两百两银子,其中一百两是你第二部和第三部的稿费。” 他把柜卷递给李延庆,又道:“上面还需要你的画押才行,等会儿我和你去银铺,把这道手续补上。” 李延庆大为好奇,接过这份用楮纸制作的纸卷细看,当然,这并不是纸币交子,而是类似存单一样的东西,早在中唐时期,柜坊便开始有了存钱的业务,更不用说商品经济高度达的宋朝。 北宋初年,这种存钱的交子卷刚开始在cd地区出现,后来便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成为了一种变相的纸币,但由于出现兑现危机,朝廷便废除私人交子,改由朝廷行,宋徽宗时期行钱引,也是一种纸币。 不过现在钱引还只能在一些大城市内使用,象汤阴县就暂时没有,罗掌柜给李延庆的交子卷则是大名府洪登记银铺的存银凭证,只能在相州、卫州、磁州、洺州和大名府五地的洪登记银铺兑换。 李延庆放下交子卷,又道:“不是说好三十贯钱吗?怎么变多了。” “这是东家的意思,按照普通士人的最高润笔费给你,也希望小官人能继续写下去。” 对方待自己厚道,李延庆当然也不会计较,便笑了笑收下了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