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所谓:士农工商,还有商籍 (第1/3页)
首先,说一下商籍的问题。 这个本来不想多说了,因为商籍这种事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但看到很多人一直拿“商人是贱籍”说事,不得不在此普及一下。 首先,时代是进步的。 “士农工商”是先秦时期管子提出的理念。 原文是“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很显然,这里的“士农工商”是并列的。 还是国之柱石。 后来,包含的阶层逐渐演变,但也多用来代指天下之民。m. 到了明清时候,已经过去千年。 而这时候的户籍制度,也并非是“士农工商”这么简单。 具体我就不说了,只说一点。 那就是明朝无商籍,清朝也只有一些盐商为了科举附了商籍。 可能有人觉得不符合“固有认知”。 然而,类似这样的事还有很多。 就好比你和人说《大明律》里的条款,但他就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这样朴素的法制观念,大概还停留在上古时期吧? 还有说起进士的年龄,很多人不看朝代。 只会提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可这是唐朝的诗啊! 这其中的代际差异之大,我简直无法形容。 还不能说完全不对,只能说在某种程度上,思想被固化在某个历史阶段了。 用现在话来说,就是没能与时俱进。 现在再说回本书里,薛家的定位。 原著明白写着“仕宦名家”,我也用我的解读尽量为大家还原了。 就算不接受也行,可若真有很多人以为有的“低贱的商籍”,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