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从地摊捡漏到全球首富_第468章 粉彩转心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68章 粉彩转心瓶 (第2/4页)

会上偶尔出现那么一两件,都会引起众多买家竞相争购。

    工艺复杂,数量稀少,名气够大,这三个要素集合在一起想不受欢迎都难。

    不过这东西想捡漏怕是不可能了。

    石磊心里有数,随口问价。

    薛斌满脸堆笑道:“一口价,三百八十万。”

    “不刀?”

    “不刀不刀,就这瓶子,都不用送拍,我只要放出风声,不出半个小时,就有人揣着红票票上门,成交价只高不低。”

    “那行吧,三百八就三百八。”

    石磊也懒得废话。

    这个价格也还算公道,略高,但高得不多,溢价幅度在正常范围内。

    还是那句话,做古玩生意,有成本价,有行价,有市场价,还有拍卖价,同一件古董,成本价最低,拍卖价往往最高,但私底下交易,以市场价居多。

    行价?

    行价只是个参考标准,哪怕是同行之间的交易,也很少真正使用行价,因为大家都要赚钱。

    除非彼此非常熟悉且双方互有买卖。

    这只转心瓶的成本价是三斤粮票,拍卖价可能会超过五百万,行价在二百六十万到三百万之间,市场价则在三百五十万到四百万之间。

    薛斌报价三百八十万,还在市场价范围内。

    拍卖?

    拍卖确实有可能拍出高价。

    但拍卖要缴纳各种手续费不说,还有流拍的风险,或者最终出价没到心理价位的风险。

    流拍不用多说,赚不到钱还得给拍卖公司贴钱。

    出价没到自己的心理价位更难受。

    直接低价成交?

    不甘心。

    自己出价截拍?

    要给拍卖公司贴更多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