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二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二十) (第9/16页)

,曰:‘即欲有事,何如?’惠伯曰:‘吾尝学此矣,忠信之事则可,不然,必败。外彊内温,忠也;和以率贞,信也,故曰“黄裳元吉”。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饰也;元,善之长也。中不忠,不得其色;下不共,不得其饰;事不善,不得其极。外内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非此三者弗当。且夫《易》,不可以占险,将何事也?且可饰乎?中美能黄,上美为元,下美则裳,参成可筮。犹有阙也,筮虽吉,未也。’”

    ①《左》记《周易》:《坤》:“比”:黄裳元吉。

    ②竹书《周易》:(残缺)

    ③帛书《周易》:《川》:六五:黄裳元吉。

    ④今本《周易》:《坤》:六五:黄裳元吉。

    ⑼《左传·哀公九年》:“晋赵鞅卜救郑,遇水适火……阳虎以《周易》筮之,遇《泰》之"需",曰:宋方吉,不可与也。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宋、郑,甥舅也。祉,禄也。若帝乙之元子归妹,而有吉禄,我安得吉焉?乃止。”

    ①《左》记《周易》:《泰》:“需”: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②竹书《周易》:(残缺)

    ③帛书《周易》:《泰》:[六五]:帝乙歸妹,以齒,[元吉]。

    ④今本《周易》:《泰》: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㈡《左传》里记载引用《周易》的例子,所涉及到的《周易》内容与竹、帛、今本《周易》之比较

    ⑴《左传·宣公六年》:“六年春,晋,卫侵陈,陈即楚故也......楚人伐郑,取成而还。郑公子曼满与王子伯瘳语,欲为卿,伯谬告人曰:‘无德而贪,其在《周易》《丰》之“离”,弗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