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六十八章 争衡(下) (第3/6页)
上的朋党林立局面,又好像带着几分戏谑和轻蔑。老实说,这对宣缯不是愉快的经历。 不过,南朝人对此早就习惯了。两百年来,这种异论相搅的局面,正是大宋之所以成为大宋的原因,也早已和大宋融为一体,密不可分了。 某种程度上讲,北朝有北朝的雄武,所以出了郭宁这样以武力平定局势的权臣;南朝有南朝的文雅,所以史相公自然也有平衡内外局势的精微手段。 当下宣缯微笑:“没有说服。” “没有说服?那怎么……” “国公,请听我细细讲来。” “你说。” “十五日前,史相公门下有一人,走漏了朝廷机密。说丞相府里有人提出,要向开封朝廷发运岁赐,以求尽快结束淮南、京西等地的战争,重订伯侄之盟。” “哈?”郭宁看看身边众将:“南朝皇帝又要多一个新伯父了?” 在众将的笑声中,宣缯面不改色:“大宋朝野物议也是骇然,都觉得此事荒唐,以为这是史相对北方的绥靖变本加厉。所以短短两日内,就有群臣和太学生雪片上书,无不指摘史相的软弱,而泣血恳请朝廷趁着大金内乱,举兵以定中原。史相初时并不理会,于是人皆以为史相心虚气怯,人情愈是汹汹而上书愈多,一日之内致有四百余份……” 郭宁拍了拍大腿,又想了想才道:“这局面,恐怕是史相公所乐见?” “正是。” 宣缯颔首:“到了第三天,陛下颁诏,着史相公奏对。史相公在我大宋皇帝面前盛赞上书臣僚的忠肝赤胆,决意出兵讨伐开封,以解朝廷北顾之忧,进而在战后的局势基础上,重新与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