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26章 胸怀天下 (第5/8页)
圣人的心。所谓新学,倒还真的与唐奕的求索有点沾边儿。 之前说过,北宋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呃...... 好吧,是儒家内部的百家争鸣,有点本事的大儒都想重解孔孟之道,建立起新的儒家秩序。 这里面,二程、周敦颐成功了,把儒学改的更加cao蛋。 王安石属于没成功的,被二程给踩了。 简单来说,自汉代儒学复兴以来,大体沿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个是考据之学;另一个是义理之学。 前者顾名思义,就是不能废祖忘典,一切都是老祖宗的好,一切都要按老祖宗的来。 后者则由今文经学开启。今文经学讲究“微言大义”,比较注重从思想理论角度阐发儒学。 听上去就是创新、穷理,好像挺像那么回事儿的。 可惜,它虽开展了义理之学,但因其喜欢借天的名义立说,终于流为谶纬神学。粗俗的说教代替了哲理的论证,浓重的神学氛围窒息了义理之学。 很不幸,王安石就是新学,也就是义理之学的代表人物。 用唐奕的话说,这就是借老天的名义忽悠人,特么就是神棍。 新学表面上看和唐奕的求索之学是一回事,可是内地里差了十万八千里。 而且,更戏剧性的是,现在站在这的程颐,后来就正面怼过愤青王,直言:“介甫之学,大抵支离。” 王安石还想收编唐奕,收编二程? 美的你! 唐奕实在拿这可爱的王安石没办法,一脸无奈。 “佐证还是算了。不过,哪天你要想通了,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