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7章 准备炮轰半山寺 (第1/7页)
这个法子其实很简单。 按着后世的说法,就是利用水的比热容高这一点,来实现对于炮管内部得到更快冷却的效果,从而让内部冷却时间缩短。 因为由于这管壁厚度问题,以及空气内外流通的不同,导致炮身在冷却时,往往是外部先行冷却,而后再延伸到内部,这内外冷却的时间是不同。 而这一点就很要命了!! 因为通过这种自然冷却的法子所造成的炮身,它强度往往是不达标的,也就是很容易发生炸膛事件。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而且口径越大的火炮,这一问题越是明显,至于原因显而易见,内外的冷却时间差别太大了,整个炮管会有膨胀的问题。 因此在这个时期,很少能造出口径大的火炮,不是说没有大口径炮,也有,就像这一时期的奥斯曼帝国,他们的火炮技术,尤其是重炮技术,在当时是领先水平的,但是废品率很高,而且这成本很是惊人了。 但是… 若是反过来,炮身内部先冷却了,外部还没冷却,那么整个炮身的强度会得到极大的提高,炸膛率自然不用去提,就连这铸造速度,以及成品率也会大大提高,从而有效降低成本。 而之所以为什么要内部先冷却,其实就是因为热胀冷缩这个原理。 内部受冷之后,收缩,但是此时外部还是热乎的,这样的温度差,会让炮身的外部出现一个膨胀。 而炮身外部膨胀之后,又能够形成一个应力,反过来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