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_第46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6章 (第3/3页)

找不到,天姥山的地点诗里说得清清楚楚啊!还有仙人歌唱,是仙山无疑了。

    两位陛下暗自确定了寻仙的地点,楚棠继续讲诗。

    【浙东山水灵秀,一直是李白从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当年出蜀就他曾说过:“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接下来他开始夸天姥山了。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五岳都是海内名山,离天姥山比较远,所以是“势抜”,意思是说天姥山比五岳还要挺拔高俊;赤城山就比较近了,在浙江本地,所以用了“掩”字,就像天姥山把赤城山压倒了一样。看看,说得多气派!

    这里我要提醒一下,很多人有种误解,觉得杜甫写诗在艺术上精益求精,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李白则更多是以磅礴的气势和豪言壮语抒情,不注意炼字造境。其实不是的,情感的表达需要艺术的节制,也需要艺术的涵养,从上面的讲解里大家就可以浅窥一下李白的匠心。】

    “说得对,”杜甫连连点头,“李白诗作深得六朝精髓,虽如胸中吐出,但字句精妙造语奇特,怎么能说他不讲诗法?”

    陶渊明也喜欢上了李白的诗作,听到这里亦是微微点头:“李诗倒也颇得自然之妙,雕琢而不见痕迹。”

    白居易对此却是一笑了之:“虽有匠心然无时事,李白的诗还是及不上杜工部。”

    【铺垫到这里,李白仍然觉得逼格不太够,于是他继续拉踩,“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台山知道吗?老有名了,但在天姥山面前,它也只能甘拜下风,拜倒在天姥山的东南脚下。

    李白夸起来可谓是不遗余力啊!这几句一出,先在气势上把人给镇住,然后再勾勒出恢弘景象,他不细说,却让人不禁浮想联翩、心向往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