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4章 (第1/3页)
他又喝了口茶,一字一句地道:“便说江阴原本富庶,近年来,因倭寇滋扰,商贾稀少,民生凋敝。倭寇动辄掳掠杀人,抗倭所用军需粮草,多有短缺。程若愚因连日筹措军饷,疲于奔命,不留心记错了贡茶的时限,被高俭申斥,故而作歌以泄私愤。数月以来,他已知辜负圣望,追悔莫及,惟愿圣上开恩,免他死罪。” 方维听了陈镇的话,心中已有主张,沉吟之际暗暗打了腹稿,吸了一口气便提笔写来。陈镇与黄淮一左一右,看着他一气呵成,连贯通达,暗暗点头。过了一盏茶的工夫,方维便写完了,双手呈送上去。 陈镇读了,点头道:“很好,都写到了。尤其是他追悔之意,殊为痛切。”又指给黄淮看。黄淮道:“是好文章,也全赖老祖宗宅心仁厚,连程若愚这样的冥顽不灵之辈,也设法予以保全。” 陈镇摆摆手道:“罢了,你今日先就这样回圣上的话,其他的容后再议吧。”又指着誊录叫方维道:“把原来的这份东西烧了,这种悖逆不道的妄言,留不得。” 方维便把灯里的蜡烛取了下来,将誊录点燃了,扔到铜盆里,眼看着火苗窜起来,将纸张连同字迹一起烧尽了。 陈镇道:“兴献王府倒是个出人才的地方,看你年纪轻轻,这样会做事。” 方维道:“老祖宗谬赞了,小人不过是承蒙老祖宗的教诲,自己用心了些,只是小人资质愚钝,便是怎么费力,也赶不上老祖宗的万一。” 陈镇便笑一笑,端起茶来,示意黄淮与方维退下了。待走得远了,方维轻声道:“那份誊录,小人还能再默一份出来,只是程若愚,还是活着的好。” 黄淮点点头道:“我知道了。” 方维又默写了一遍,亲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