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七章 划编军户 (第3/5页)
在这一点上,相比较因循守旧的鲁山窑户,箕山窑户上百年来孜孜不倦的摸索、克服当地陶土矿杂质复杂、窑变莫测的弊端,在当世青瓷、白瓷、黑瓷基础上开发出色彩绚丽、窑变可控的箕山瓷,自然是可贵得多。 箕山窑户在陶瓷烧制等方面,也积累更丰富、老到的经验。 虽说这方面的工作,史轸之前都有推进,但徐怀觉得还不够,要求组织更多的窑户摸索生熟煤烧制瓷器的工艺。 徐怀接过侍卫递过来的汗巾,将脸上的污渍擦净。 瓷窑距离大峪寨就七八里路,徐怀也没有骑马,一边沿山道步行,一边跟史轸、姜燮、王章等人说话: “烧陶自古便有之,瓷器自前朝也已经发展到极盛,天南海北民窑不计其数,闻名天下的就有八类。汝州瓷要重现百余年前的辉煌,除了燃料的问题,新建瓷窑要尽可能沿北滍水分布,东赵河谷的龙潭岭今年也要筹划建一些新窑。我设想汝州瓷真正进入新的极盛期,每年往外输出瓷器十万件、几十万件,都是远远不够的,这点量,楚山区域内就能消耗掉——每年至少要达到三五百万件输出量,才算是达成初步的目标……” 行营在箕山窑户里征募的几名大匠,此时也一并随行前往大峪寨。 听到徐怀的话,他们不敢露出丝毫不敬,却暗地里传递眼色,好似听了什么不着边际的疯话。 汝州瓷最鼎盛时,沿北滍水分布有近两百座大小窑炉,名列八大窑系之首,但一年所出也就四五十万件瓷器而已——徐怀张口就说汝州瓷日后要达到三五百万件年产出才算达成预期,也难怪他们以为是天方夜谭。 四五年前绝大多数人听到徐怀说楚山冶铁年产出要超过五百万斤才算初步合格,都很不以为然,但楚山今年确实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