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零五章 镇馆之宝 (第2/3页)
“你呀。”严主任也是大乐,两个所说的,都出自乐天居士的长恨歌,倒是挺有趣。 那边,李铁牛他们已经开始卸车,正往下搬运家具呢,都是纯实木的,而且许多木料都十分厚重,还真挺费劲。 严教授也有这方面的爱好,凑上去瞧瞧,也不免有些激动: “这张案几是黄花梨的,小刘同学,原来你也喜欢古董,早知道,应该报我们考古系的!” 旁边的古俊山笑道:“老严啊,你是不知道,这小子搜罗了一屋子的好东西呢,就从这个博物馆后边右转,有一个小展厅是他的。” 严教授一听,立刻眼睛一亮,喜欢古董这行的都这样,一听说有好东西,就迈不动步儿。 刘青山一瞧老教授这眼神儿,就连忙出言相请,反正这些运回来的物件,也都要搬进去。 大伙一瞧,也不好空手进去,那些年轻的学生,就跟着抬家具,严教授和另一位周教授,也帮着抱小纸箱子。 搞得刘青山都有点不好意思:“怎么好劳烦二位老先生呢。” “哈哈,就当是参观的入场券好喽。”那位周教授嘴里打着哈哈,他是研究古玉的专家。 刘青山自己挎着两把太师椅,在前面带路,到了自己的私人展厅前面,从身上取出钥匙,把门打开。 屋子里面依旧显得空旷,主要是地方太宽敞了,想要摆满,需要的藏品可海了去。 这次运回来的三卡车物品,要是都充实进去,估计能占一多半的空间。 “嚯,小刘同学,你的藏品还真不少!”严教授放眼一望,嘴里也不禁赞叹一声。 起码东西的数量够多,就是不知道品质都怎么样。 古玩这个行当,从古至今,都有造假者,只不过到了现在,那些假货,也都变成古董,只是价值稍差。 这会儿还不像后来,要是再过十多年,那古玩市场上就假货泛滥。 同来的周教授,先看到一个架子上,摆着不少玉器,于是就先凑过去查看,结果意外地发现,在架子的最下面的隔层,还放着不少大大小小的石头。 他搭眼一瞧,赫然是翡翠原石,也就是行内称的毛料。 于是,周教授便从兜里取出来随身携带的一个强光手电筒,蹲在那开始查看。 这些原石,还都是开了窗的,手电筒的光束照进去,周教授也不由得发出一声低低的惊呼:“好东西!” 结果把严教授和古老都给吸引过来,跟着一起观赏。 在手电筒的光束下,那nongnong的绿意,看上去确实赏心悦目。 一连瞧了几块,都是种水上佳,周教授不免赞叹:“小刘啊,就你这些翡翠原石,要是都解出来,绝对价值不菲。” 他没好意思说具体的价值,总之,几百万还是值的。 别看这时候,普通人都不拿古董当好东西,但是有价值的东西,什么时候都是有价值的。 把翡翠从原石里取出来的过程,叫做解石,这个解字,行内人读作gǎi。 “这些都是我师父当年攒下的。”刘青山早就和哑巴爷爷说好了,有些老物件,都推脱到师父身上。 很快,大伙又转到别处观赏,这些翡翠虽然价值不菲,不过在这些老教授眼中,反倒不如那些古玩,其中蕴含的文物价值更高。 等到那些学生帮着搬运完物品,也急火火地赶过来观赏,都跟在两位教授身后。 他们当然懂规矩,只看不摸,没有人上手。 就连那两位教授,想要上手某件器物的时候,也都会跟刘青山招呼一声。 搞得刘青山一个劲解释:“您几位随便上手。” 琳琅满目的藏品,把那些学生都瞧得眼花缭乱,望向刘青山的目光,也越来越古怪: 年纪轻轻就搜罗了这么多好东西,这位小学弟,还真是深藏不露啊。 别说他们了,就连两位教授,都瞧得频频点头,不停赞叹几声: “难得难得,竟然还有宋代的汝窑瓷器,小刘同学,你这里不简单,就连许多博物馆里,都没有汝瓷压阵呢。” 严教授正在瓷器的陈列架前面驻足观赏,那是一件天青色的笔洗,小巧精致,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