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0章 (第2/3页)
混成“非科班”,创作快餐商业音乐。 而非科班的选手,努力提升,学到了科班生的那些知识并且运用得当也不是不可能,这个时候非科班的选手,也就变成了“科班”出身。 毕竟,总是有非科班的选手在经过努力与天赋的双重加持下,实力不比科班差,甚至作品还要让科班的学生去研究。 但太少了。 非科班的音乐爱好者非常多,尝试作曲的更多。 但扑街的明显也更多。 更多的非科班作曲者的能力其实并不强,有时候恰到钱以后,很难虚心保持本心,再去进步,名气越来越大,但作品越来越水,盲从之下,便做出了不太妙的审美引导。 有些非科班的作曲者,哪怕是知名后,也只能写写单旋律,这恰恰满足的绝大多数听众“只听旋律”的要求,你声部多了反而会觉得听的“乱”。 大众不知道也不在乎,单旋律的写法其实只是入门。 所以,大众认知中所谓在民间的“高手”,其实放在行业整体来看就是入门。 审美提升与行业技术发展的速度完全不同,导致其中的鸿沟越来越大。 这也导致商业与艺术之间相性更差,甚至割裂。 还是那句话。 很多事情,大众可以不考虑,因为大家听音乐没必要懂知识,大家听音乐凭喜好。 但音乐人不能不去想。 外卖快餐简单好吃,所以大家喜欢。 一些精良的美食麻烦,但更好吃。 不能因为大家喜欢外卖快餐,所以便将“美食”的定义放在外卖的层次。 流行音乐应该是保证简单快捷好吃的基础上,兼顾营养健康,并且试着将其更好吃。 而不是拿米饭卤rou包拿微波炉打一下糊弄,更不是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