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八十五章 远洋舰队抵达珊瑚宫海 (第1/8页)
唐兴在风平浪静的赤道无风带上航行,总觉得自己航行在世界之外,没有疾病、食物、饮水的困扰,让船上的生活,有些索然无味,就连那些倭人也只会恭敬的跪在地上,虔诚的赞美大明皇帝、番都指挥和大明水师的康慨。 在这个过程中,唐兴思考了几个问题,并且在和范德行进行沟通之后,得到了一些答桉。 三百余艘三桅大船,是在大明密州市舶司建立之前,大明海商们所拥有的海船的数量。 在陛下率领大军南下平叛的时候,有无数的船只前往密州市舶司登记,这里面的三桅大船只有一百三十多艘,当时,整个大明绝对不超过四百艘三桅大船。 受船只限制,在正统十四年的时间里,大明海商每年只能输出价值不到七十四万两银子的货物,这意味着,在正统年间,每年最多只能输入七十四万银两入明。 而正统十四年每年仅仅南衙折银,就超过了一百一十万两银子,这代表着大明朝廷折银需要向猪圈里的银子发起攻势,这是极其困难的。 三百余艘的数量,并不是大明的巅峰数字,甚至还不如永乐年间的零头。 也就是说,自从永乐十九年起,大明官船官贸的活跃期结束,大明海商的三桅大船们并没有填补大明官船官贸的空白,大明海商三桅大船的数量从三千余降低到了三百艘。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海贸的衰落呢? 什么原因,造成大明海商们在没有官船官贸的垄断之后,仍然无法填补海贸的空白呢? 答桉是,没有武装商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