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皇后_分卷阅读18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89 (第4/4页)

,但他不仅抢占官婢与私人土地,更利用王子的身份巧取豪夺,动用私刑,招至不少弹劾。

    而光海君年少之时,品行端正,聪慧好学、仁孝兼备,因此他受封为东宫,群臣一致赞好。

    因战事告急,光海君受封翌日便随宣祖离开汉阳北下,而立储一事,8日后才在平壤公告天下。

    临海君李珒被俘,宣祖仓皇出奔平壤。当敌军迫近平壤之际,宣祖心虚胆怯,欲渡鸭绿江逃往辽东,表示宁愿死在天子疆土(明朝境内)也不愿成为日本人刀下亡魂,但只得都承旨李恒福一人支持。

    大多数官员,如领议政柳成龙、左议政崔兴元、右议政尹斗寿(李恒福与尹斗寿同为西人巨头,柳成龙为南人首领,崔兴元党派不详)皆反对宣祖的提议。商议之下,决定将朝廷一分为二(分朝),一部分人随宣祖渡江,其他人则在光海君的领带下驻守朝鲜。

    十七岁的光海君李珲受命权摄国事,担任抚君司代替宣祖赴前线抚军,表现出色,得到许多义军领袖和百姓的支持。李珲收集流散的军队和义兵,号召通国勤王,以图恢复。

    李珲的这个举措振奋了朝鲜民心军心,对全国团结一致打击倭寇很有作用。万历二十一年,日本撤出汉城,退守釜山,并将虏获的临海君和顺和君两位王子送还,倭乱暂时告一段落。此时,宣祖已经属意于光海君了。

    然而,分朝却使得宣祖和光海君的关系越发生疏。

    原因有两个:其一,光海君做为世子最主要的任务便是在侍讲院学习与一日两次向宣祖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