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村医务室开始_第1351章 这就是秘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51章 这就是秘密 (第2/4页)

的一个。

    伤寒论中关于四逆汤的原方是炙甘草二两,干姜两半,生附子一枚(强人可大附子一枚),东汉时期的一两,相当于现代的15克左右,怎么知道的?是从现代出土的东汉文物铜权推断出来的。

    在东汉时,这铜权的重量是12斤,用现代秤称重之后除以12,它等于250克,所以汉代一斤相当于现代的250克。

    当时的重量单位是16进制,一斤等于16两,所以东汉时1两等于15.625克,因此这个四逆汤的原方中,炙甘草的用量应该是31.25,干姜的重量是23.44克。

    而生附子有大有小,小的15克左右,大的30克左右,所以这才是最准确的药方。

    现代用四逆汤,基本上都是炙甘草6克、干姜6克,制附子10克。

    制附子是怎么来的?是用生附子经过几道工序而来,先泡水15天,再晒干之后蒸,再泡15天,再晒干之后再泡15天,最后用生姜炒,前后要45天,泡了三次,哪里还有什么药效?

    更何况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他说汉代的重量跟现在不同,汉代的一两,现在要用的话,就取十分之一,按照明朝时期的重量,一两相当于30克左右,除以10的话,汉代的一两就只有3克了。

    但是李时珍不知道汉朝的一两是现代15.625克啊,那时期可没有出土东汉的铜权文物,所以按照本草纲目的记载用四逆汤,一副药的药效就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真正到了病人生死关头,这么一点药效怎么能救人呢?

    自李时珍之后,很多医家都按照本草纲目上说的用药剂量给病人开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