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上,秦王带着太子造反了_第47章 定论,恢复算学在科举中的地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章 定论,恢复算学在科举中的地位 (第2/4页)

说严酷统制知识分子思想,也由王安石用《三经新义》、《字说》等统制学校、科举而开其先河。

    明清科举所重的“八股文”,正是直接从王安石指定的“经义”演化而来。

    宋代科举杜绝引荐,纯以试卷定取舍,但考试内容的不合理却因此更加突出,诗赋、经义并不是选拔人才的科学尺度。

    像王安石、苏轼兄弟、范仲淹这样兼长文学与政事的人才,实在是凤毛麟角。

    唐代“通榜”办法允许考官有较大的自主权,只要考官正值,就能选出那些虽不长于文词却德才兼具的士人,唐代政绩卓著的卿相大臣比宋代多。

    而宋代科举一决于考卷,便使不长于文学的才能之士难于出头,而单有文采却不懂治国理民的人可能选在高第,例如黄庭坚、张九成等等。

    再加上南宋吏治腐败,积重难返,不懂治国理民之人身处高位,南宋不亡简直没有道理。

    明朝后期也是一样,东林党独霸朝堂,他们张口闭口都是之乎者也,让他们治国治理民生,可他们除了贪污、结党、打压异己什么也不会。

    历史就在眼前,大明绝不能走上老路!

    大明要走上强国之路,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那些只会空谈误国的腐儒,朝堂上不会给他们留位置。

    百官不想再跟朱樉争论,既然事情已成定局,说再多有什么用呢?

    朱标看着眼前这一幕,心头感慨。

    最后下令昭告天下,恢复算学在科举中的地位。

    现在距离明年三月份的春闱还有半年左右的时间,提前昭告天下学子,也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