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中案_分卷阅读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 (第2/4页)



    后来蒋经桐问负责管理社团的学长,如果交不起这个费用呢?

    社团管理者说得云淡风轻:那就是我们社团的活动方式不适合那样的同学!

    那是蒋经桐第一次亲身经历英国的所谓“阶级”!

    后来,他曾经跟着欧阳乐上过几节人类学课程,其中一节课,教授讲的是“社会学”,还讲了“阶级”的问题。教授让同学们说一下自己所在的“阶级”。

    有的学生趾高气扬地说自己是“上层阶级”,而有些学生说是“中产阶级”--没有人说自己是无产阶级!

    这让唱着“我们是无产阶级接班人”长大的蒋经桐又一次清醒地认识到东西方文化和社会制度上的巨大差异!

    那节课上,教授说,“阶级”是存在的,比如下了课,有的同学在热烈地讨论春假到底去北极看极光,还是去秘鲁背包游,或者去法国喝红酒,还是干脆去巴塞罗那看教堂。没错,如果你是中产阶级可能就承担不了这样的消费和生活,只能在家中自己的房间里,想象着同学们正在玩什么,如果你是无产阶级,那么这个时候,你需要去打工为下个学期攒生活费!

    教授给出英国财政研究学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报告里指出:富裕家庭的孩子在毕业后变得富有的概率大大高于普通或贫穷家庭的孩子。这份报告分析了英国26万大学毕业生的五年内的税收数据和贷款记录,发现即使毕业于同一所高校的同一个专业,来自富裕家庭的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也会比穷家庭的毕业生赚更多的钱。其实这说明一个道理,比如在英国,你毕业之后,会去企业应聘,HR会问你在大学期间参加了哪些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