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节 (第4/7页)
度!真心就像一堆鬼画符……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拿了一本神秘的炼丹书籍。 李谕研究了好半天,才看出端倪。 此书的翻译者他是知道的:李善兰老先生。 我们平时所用的“函数”、“积分”、“微分”、“代数”、“坐标”、“切线”、“轴”等耳熟能详的数学名词,都是他最早翻译出来的。 应该是考虑到国人的接受能力,李善兰并没有直接引入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他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法子:阿拉伯数字用中文的“一、二、三、四”代替;而26个英文字母,则是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就是“甲、乙、丙、丁”,一共22个,再加上“天、地、人、物”,凑够26个。 还有就是积分符号“∫”,用的“积”字的偏旁“禾”;微分符号dx自然就是“微”字的偏旁“彳”。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abxdx=ab∫xdx,用李善兰发明的方法,这个公式就写成了:禾甲乙天彳天=甲乙禾天彳天。 李谕还发现大清的分子分母竟然是反着写的!上面是分母,下面是分子!也似乎有点明白为什么要读作二分之一了,因为当时人们的书写习惯,是从上往下,从右往左。 还有个让李谕感觉很别扭的点:书里的加号是形如大写的“t”,然后“t”反过来就是减号。 哎,如果各位看过大清的数学教材,一定顿时觉得手里的数学课本亲切和蔼了很多…… 摸清了规律,李谕总算是看明白了这本书,——天书瞬间就成了小说,书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对于他而言,真的是太简单了。 正研究得津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