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48 (第2/4页)
林既然称病,他走的就不是快却累人的陆路官道,而是运河到杭州,再从杭州到徽州的水路。先期抵达的几个家丁家将骑马从陆路走,所以汪家人从一开始就不断地算日子,可汪孚林走的却就是比推算中慢。原因很简单,运河沿岸的扬州、丹阳、南京、杭州,全都是汪孚林战斗过的地方,每到一地就会有人热情留他迎接款待,所以,二月末运河封冻时节过去时,汪孚林带着家眷从京师启程,却是四月末还没到家。 这天午后,渔梁镇码头相比一大早和傍晚时的忙碌,显得清闲了许多。先期和几个家丁家将一同回来的,是汪吉和汪祥,两个人到汪家报了信,就受命搬了凳子守在码头,这一等就是半个月。 此时,他们仍然一面眺望远处的水面,一面自顾自聊天。不经意间,汪吉往远处看了一眼,依稀发现有帆影,他便立时霍然站起身来。汪祥也跟着起身,当看清楚那条船上挂着旗号,赫然是一个汪字,他就立时大声叫道:“快快,回城报个信,是一条官船,十有八九是公子回来了!” 当船只靠岸的时候,歙县城中汪宅过来的人早已经全都到了,却是金宝抱着弟弟,也就是大名汪无论,小名阿毛的小家伙站在最前头,身后错开半步,是同样抱着儿子的沈氏,小家伙的小名叫阿福,是祖父汪道蕴起的,大名叫汪明川,是宣城状元沈懋学起的。 虽说两个小家伙年纪只相差一丁点,却是差着整整一辈。 金宝和沈氏夫妻俩再往后,方才是汪小妹夫妻。如果不是他们回娘家,劝住了汪道蕴和吴氏,一对年纪不大却已经升格当曾祖父母的夫妻俩差点忍不住亲自来接儿子儿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