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609节 (第3/5页)
针对的问了起来。 王浩肯定了汤建军的说法,“两个研究确实有很大的相关性。从理论上来说,f射线的发生设备非常适合作为核聚变反应的容器。” 第二决策人忽然开口问道,“既然是这样,我们是否可以要研究控制核聚变?” “这个……” 王浩仔细想了一下,“可以适当研究一下,但主要还是底层基础。现有的湮灭力场技术,作为核聚变反应的容器,容错率还是太低了。” “问题最主要处在材料上。” “我们使用的是高压混合材料,高压环境本来就有危险,再加上高功率、高磁等环境……” 他说着摇了摇头,继续道,“如果能采用金属材料,比如说,升阶材料制造出反应容器,才是最好的选择。” “到时候,容错率也会大大提升。” 徐老师疑惑的小声问道,“王院士,我记得你不是说过,升阶材料制造湮灭力场会受限……” “不是一个问题。” 王浩道,“核聚变控制需求的容器环境,不需要太强的湮灭力场,强度倍率在4左右就足够了。” “这就是两个研究的区别。” 第二决策人和徐老师顿时明白过来。 第二决策人思考着问道,“如果进行核聚变的研究,王院士,你觉得多久能实现制造出第一台稳定设备呢?” “五年、十年?也许吧。” 王浩不确定的说道,“在没有金属材料支持的强湮灭力场发生技术前,我暂时不会考虑做这个方向的研究。” “有点可惜啊!” 第二决策人觉得相对可控核聚变技术,十年的研发时间完全是可以接受的,他马上承诺说道,“王院士,你什么时候有想法了,我们肯定支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