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614节 (第2/6页)
一些很不错的建议也会记录下来,后续会再研究讨论。 但是,大多数的建议并没什么意义。 在场的材料学者都是实验室工作,是研究如何去制备新材料,而不是做材料制造工作的,也没有纳微材料或者其他相关方向的学者,相对来说,就有些不专业了。 不过,在研究出颗粒式材料制造方法前,他们还是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来验证颗粒性材料是否能提升反重力强度。 现在无法做到制造精细的颗粒材料,但可以使用‘不精细的手段’来做实验进行验证。 何毅就建议道,“我们可以先制造一厘米的颗粒,然后把它们合在一起试试效果。” “如果这个方法是有效的,就可以通过实验结果得到验证。” 这个说法得到了支持。 想制造精度达到微米级别的颗粒状材料,技术难度确实是非常高的,短时间根本不可能做到。 如果只是制造精度为厘米级别的颗粒,再把颗粒通过某些方法固定在一起,相对就要容易太多了。 当然,效果也肯定差很多。 等到了第二天的时候,王浩再次召集了核心研究人员,针对fcw-031材料的颗粒形态进行研究。 fcw-031,是新研究出的超导材料,临界温度为139k,可以在200k左右,激发出0.93(7%)的场力强度。 他们并不是要把颗粒精细到某种程度,只是研究一种大致的形状,来让其激发的反重力特性更多处在同一方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