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65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651节 (第3/6页)

验,才确定这个形态能够分离颗粒性材料。”

    王浩跟着看了过去。

    搅拌器,就是一个金属柱子,周边有复杂的扇叶设计,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破壁机的锯齿,实验过程中,搅拌器通过快速的旋转,把金属液体彻底打碎,使得其成为一个个小颗粒。

    曲贵也跟着说道,“我们的几次实验,主要就是针对搅拌器,其他也没什么可调整的。”

    “我们都认为搅拌器的形态是突破点。”

    “实验证明,确实如此。”

    杨云和被肯定也很高兴,因为搅拌器就是他的团队做的研究,能在实验中发挥作用,也就是他的成果、功劳。

    王浩走过去仔细的查看,还用手摸了摸几个扇叶,点头评价了一句,“很了不起啊!”

    杨云和顿时很激动。

    虽然他的年纪比王浩大很多,但双方的学术影响力完全不是一个级别,能得到王浩的肯定也值得高兴。

    两人都是院士。

    但院士和院士差距很大,甚至大到不可思议。

    有些院士能千古留名,所做的研究被认为有重大贡献,有些院士则干脆没有人认识,多数研究也不被认可。

    杨云和就属于后者,他的研究领域是金属加工、精密加工,是偏于工程类的方向,大部分成果也都偏小众。

    另外,高端制造、精密加工是个大领域。

    大领域方向有很多的研究,他的研究也不过是添砖加瓦,一些突破能让技术水平有提升,但有些可替代性强,具体有多大提升也很难说。

    杨云和一直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