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和道德经的同居日常_分卷阅读6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9 (第2/4页)

我道。

    走近之后,我们发现水边有人的足迹,岸上还有被折断的睡莲茎。

    “人类还真是不管走到什么地方去,都会留下自己的痕迹啊。”我笑道。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前不久在电视上看的一个纪录片,上面明明白白向我们展示了驱使人类进入山林的动机是多么卑鄙和粗劣。

    猎人和伐木工通常都是受雇于人,他们辛苦劳作是为了得到报酬。

    他们并不热爱自然,甚至很少有人会来到山林看一看树木是如何发芽、生存和成长,并且尽自己所能,将树枝高高地托向阳光。

    多数人看到树木被制成各种形状的宽大板材运往市场,便会觉得心满意足,并认为那才是它们真正的价值所在。

    但树木不仅仅是木材,就像人不只是血rou之躯一样。

    一棵树被砍倒之后便成了死树,不能再将其称之为树,就像不能把死人的尸体称之为人一样。

    一个仅仅发现了鲸骨和鲸油的人,你能说他发现了鲸鱼的真正价值吗?

    一个为了得到象牙而杀死大象的人,你能说他见过大象吗?

    每一种生灵,都是或者比死了好,无论是树还是人。

    一个人若是能够正确理解这一点,便会去珍爱生命,而不是践踏生命。

    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

    从古至今,研究道学的人这么多,又有几个人真的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呢?

    想到这里,我的心情忽然变得有些低落,脚步也变得沉重了很多。

    这是我的失职吗?

    仔细想想,近百年来我好像的确没有为的传播做出什么努力,“道学”甚至一度成了贬义词。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可能是因为我们比较安分的缘故,灾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