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_第13章 借题发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章 借题发飙 (第2/4页)

又道:“房爱卿,你说!”

    吏部尚书房壮丽:“臣记得年初是八钱银子,现在臣真不知道。”

    崇祯一连问了十数人,除了户部尚书没问,从吏部到督查院,再到通政司的老大被被问了个遍,更是重点关注了东林党的人。

    问到最后,崇祯连爱卿也不用了,直呼其名。

    “郭允厚,你来说!”

    户部尚书郭允厚立刻道:“陛下,截止昨日,京都每石大米约为八百五到九百三十枚铜钱。”

    “魏忠贤,你说!”

    被皇帝点到名,魏忠贤出列:“陛下,糙米在780-850文铜钱每石,精米在900-950文铜钱之间浮动。”

    崇祯心中快速的盘算着,明代一石约为120斤,一斤约为后世的一点二斤左右,换算下来就是后世的145斤左右。

    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大概能买155斤大米,后世一斤大米按2.5元算,一两银子购买力就是388块。

    修个陵墓要200万两白银,也就是后世的七亿七千万,这得多大的工程?

    后世的人工材料可比现在的贵太多了。

    想想就知道,这中间肯定有很多贪了,但这种计算方式他没法和大臣们说。

    ps:《明实录》记载,天启六年,也就是1626年,大米约为0.8两银子一石,考虑到又被党争折腾了一年,咱们就提高一些,网上说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660-800元,甚至更高,那是在其他年间,例如洪武初年0.25两银子一石,也就是一两银子买4石,约为600斤,那就相当于现在的1200块。

    “方正化,派人去街上问问,速去速回,朕在这里等着。”

    方正化应声后从后面出了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