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第16/22页)
时,已化身商旅,自宜禾东门而出,出门时,流风却又停住车,下来,将这城上下打量了一遍,方默默的上了车,道声:“走吧”,却将话藏进了心中。 (如此手段,如此布置,二表哥,你真是好狠的心…) 半天时间内,几乎所有重要的人物都离开了宜禾。所以,当史官或是文士们来记录之后的事情时,就只能听到一种声音了,虽然,基于各自出发和侧重点的不同,他们的记录详简各别、也有着不同的褒贬,但总的来说,他们所在讲的其实都是一个意思。 《开京书.象先本纪》当中,是这样说的:“(帝)御项骑六日,九败之,却其,遂召诸绅燕乐,是夜,竟有肘掖之变,城终不得守。” 至于《通鉴》一书,则述为:“…攻守百端,各逞其能,(守)九却夷骑,然终失于内,所以知守土之道,第一当绝内变。” 与着眼点在记录史事或是治事得失的史书不同,《翼九先生游记》当中是这样感想的:“…今之宜禾,四城弃已历百年,然睹之抚之,犹可想见昔时之壮:六仓半颓,亦胜大邑之储,城头草长,仍有千人之台,据城下望,视人如蚁,城洞坚深,一丸可堵,然不过一卒子作乱,一门守玩忽,即一夜而沦,便有千家号哭,万室丧亲,虽今思之,犹觉痛切!” 稍后,又批曰:“所以知非我族类者终不可尽信其心也。” 而,在与这次事情有最大利害关系的《宜禾志》中,则有着最为详细的记述。 “…经六日,项人反走,(帝象先)引轻骑逐之,近夜乃返,于是宴诸将及士绅,饮竟夜,不意有谁何卒反,潜开北门,项人返,乃入城,幸得帝象先率众死斗,激斗至明,夷乃走,然六仓尽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