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记_用数字说话--关于简体字的若干事(至第三节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用数字说话--关于简体字的若干事(至第三节上) (第5/12页)

己的脸了。

    在“高考”那个楼里,我说“秦字与唐字不同,唐字与清字不同……”而SICTT同学也表示了他的疑问,从目前能看到的碑刻和字贴里,似乎唐字和今天的“繁体字”也没有什么区别。

    是吗?

    之所以我特别拿出秦字、唐字与清字这三个节点来,是因为,这三个节点,都对应着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起点。

    秦字,上文已述,是第一次统合,第一次规范,第一次由官方来认可并固化非官方自行进行的字体简化,第一次以政治的伟力作用于斯,无论按什么标准来区分,都不可能绕得过这位千古一帝。

    清字,是繁体字的最后时光,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那以后,是戴着民国这顶帽子的北洋,是干翻了北洋民国然后自称民国的南京政权,是本朝……无论那一朝,皇帝已经不再,旧时代已经不再。

    而唐朝呢?

    唐朝是起点,两个起点。

    唐是今天所谓之“繁体字”或曰“正体字”的起点。永嘉以降,天下板荡,直到隋唐第二帝国的诞生,结束了国家的分裂,也重新开始了字体,以及其它许多事情的统一与规范。

    早在隋朝,就出现了《文字解归》一书,之后,唐人的《字样》、《匡缪正俗》、《干禄字书》、《新加九经字样》……等一系列著作,都是在延续这一努力,他们中,有的是学人自发的工作,但更多的,是在统一的中央政府的意志与支持下进行的工作,在此期间比较典型的成就,是武则天治世期间出版的《字海》,到此阶段,基本上完成了这一波整理规范的工作。

    今天我们习用的“繁体字”,多数可以上溯到隋唐时期,从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