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第七百六十三章 质量与数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六十三章 质量与数量 (第1/4页)

    枪械再多,如果没有充足的子弹,那也不过是废铁而已,也不知道是不是当年缺少子弹的记忆太过深刻,还是民兵训练的需求太大,中国子弹的产量即使在获得和平以后也依然持续增加,1943年中国创纪录地生产出了超过100亿发子弹,就连财大气粗的美国都比不上。更可怕的是,这些子弹当中有超过80亿发在当年就被用掉,其中民兵的消耗占了大头,可见中国的民兵训练有多么严格,而年产量超过5000万枚的手榴弹与超过3000万颗的地雷也是说明了同样的问题......

    由于国力所限,中国不可能像传统列强那样主要依靠飞机和火炮来反坦克,因此物美价廉、携带方便的40mm火箭筒就成了生产的重点,43年中国40火箭筒的产量达到了15万具以上,总保有量则超过40万具。而在cao作人员方面,二级后备役以上都进行过实际cao作,即使是普通民兵也都接受过理论知识的教育,宣传的口号是“人人都学打坦克”......

    与其一样深入人心的口号还有“人人都学打飞机”,只是大口径高射炮的生产对工业基础的要求太高,即使中国如今已经今非昔比,也还是难以兼顾产量和质量。因此1943年中国75mm以上口径高射炮的产量也才刚刚突破300门,哪怕算上海军的舰载高射炮也仅有400余门,即使充分利用了当初历次战争中的缴获,总的保有量也不过一千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