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八章新世界融合的感悟 (第6/6页)
性本恶,与此同时还有一种说法叫人性本善。 实际上在李尘这种从造物主俯瞰的角度上看,人刚刚生来没有善恶的界限,直到原生家庭、教育氛围、社会氛围等到种种氛围的交替加持下,才开始对这些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他曾经看过上界某位大贤的著作,开篇以同情心为切入点剖析人性,所谓同情心,其实可以用共情的程度来代替。 人的幼年时期,往往比成年以后的同情心更重。 这种同情心哪怕在我们成年来看,仍然是不区分好坏的,他会因为一个人的泪水而感知到对方的悲伤而哭泣,甚至流泪的人是一个杀人犯;他会因为一个氛围的突然转变而哭泣,哪怕这个氛围是出于对恶人行为的愤慨。 所以像我们成年人往往以奢侈品等等界定人的阶级,并以此来满足个人虚幻且短暂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解释为,兽性中本身带有的社会阶级上,人性对此的进化。 猛兽往往因为谁更强壮而完成首领的选举,这就好比人类往往因为谁的穿着奢华而界定阶级。 人性本身并不懂得好坏的辨别,所以一切就回到了教育的初衷,即,在我们本身社会行为进行的同时,不去打乱或影响另一个人的社会行为,这就是所谓素质。 所以像国内常常有人说,素质和学历本身没有关系,其实这本身就是我们素质教育的失败,如果教育在教会我们宇宙本质运转客观规律的同时,并没有教会我们在一个社会氛围中间运转的基本规则和克制自己本身的一些人不得体行为,这是十分糟糕的一件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