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天地之间 第七部 亢龙篇(402)不了了之 (第2/14页)
有自己那惨死的妻子和重伤的女儿。 1962年,邱晓华4岁,父亲已经有5年的右派历史了。城市要精简人口,父亲首当其冲,被下放到江西省戈阳县。对那段时光,他尚依稀有点记忆,但不多,也模糊。 倒是还保留1张照片,不时勾起他一家人对往事的逻想。父亲不曾向他讲述下乡后的种种困难,但他可以根据后来自己下乡的亲身经历去想象父亲当年的艰辛。 1965年,父亲调庐山管理局任宣传部长,母亲体弱多病,调九江,虽说不能终日厮守,但那也是这个家庭最值得留恋的美好时光了。 1966年,父母亲双双调回江陵。好景不长,“文革”接踵而至,父亲有“前科”首先被打倒,母亲沾了父亲的光,也被打倒,游街、戴高帽子、抄家,凡“走资派”应得的待遇全都品尝了。 1968年,父母亲喜获自由下乡到江西省丰城县荣塘公社makou大队,两个jiejie留在江陵,晓华随父母,一家5日人活生生拆散。 1970年,父母亲被安排到县城做临时工作。 1972年,父母亲调回江陵,2年后,晓华下放婪源县,刚刚团聚的5口之家,又一次各奔东西。 直到“文革”结束,父母亲才最终得以平反。 20余年,正是他们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就这样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了。可以想象,父母亲作为被打入“另册”的下等人,受人歧视,遭人白眼,有能力不能工作,他们的精神创伤该有多重。 飞禽走兽尚且把幼子揽在膝间,护在羽翼之下,而二位双亲作为父母,眼看着未成人的儿女不能守在自己身边,无力阿护,他们的心情该是何等的悲凉;父母亲人到中年,硬要他们放弃已经熟悉的工作,去从头学那简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