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2.打卡【杨柳巷】 (第2/4页)
来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柳爱国为了感谢杨德顺的救命之恩,把自己的大半手艺教了给他。 不过杨德顺也不是什么心灵手巧的人,学了很久,学得最好的也就是这个灌汤包。 于是啊,这个灌汤包,就成了杨德顺早点店的招牌。 因为做的好,周围越来越多人知道,生意也越发的好。 后来柳师傅年纪太大走了,杨德顺为了感念师傅传业的恩德,就把自己的早餐店,改名为杨柳巷,意为,杨德顺与柳爱国在这条巷子的故事的意思。” 李潇的声音不小,周围原本在排队的旅客和附近居民也纷纷看过来。 其中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头,看着像是附近居民,难得听到有人居然说起【杨柳巷】的故事,眼中也不由露出怀念。 一些年轻的旅客只是知道这里的灌汤包不错,却从不知道,原来这里头居然有这样的故事,纷纷交头接耳起来。 .... 又排了几分钟队,终于轮到了李潇。 【杨柳巷】由于是居民房改造的,所以一进门就是一个大院子,此时大院子内已经坐满了人,每个桌子上都放在好几笼灌汤包。 随着服务生小哥的引领,李潇走进了大门。 【杨柳巷】内十分复古,装修不多,地面是以前流行的水磨石地面。 水磨石的地面十分耐用,而且随着时间流逝,这种地面会越来越亮,十分好看。 进门的左手边是一面白墙,墙上挂满了主人杨德顺和各路明星政要的照片,李潇把摄像机在照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