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西延整训(二) (第3/5页)
在读博士,一个谈心活动拉近了红军战士和俘虏新兵的心理距离,一个诉苦活动算是让这些桂军俘虏算清了帐:原来自己和自己家的不幸都是因为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这种制度的受益者——统治阶级、剥削阶级造成的。 突破来自于一个叫李德贤的新战士。 李德贤原来是桂军的一个排长。家就在广西桂林边上。他的父亲弟兄5个,一大家人聚族而居,租种地主100亩水田。每天早上天不明祖母就领着他的母亲、婶婶们做饭、喂猪,开始一天的劳作。父亲和叔叔们常年泡在水田里。每年收成也不错,算下来都要打不少大米,但是把地主的地租一交,全家余下的就是口粮了,然后开始交各种杂捐,杂七杂八交下来,一家人一年就只能在农忙的时候和过年的时候吃点白米饭了,大部分时间都要靠杂粮和野菜填饱肚子。 无奈之下,父亲和叔叔们商量一定要培养个读书人,不能再让孩子们当睁眼瞎,任由老财们欺负。就这样,一家人用从嘴里节省下来的口粮换钱供李德贤读书,指望着他能改变全家的命运。 李德贤读完书后就参加了桂军,由于有文化很快就被送到教导队集训,回来就当了排长。本来还以为凭着自己的才能很快就可以飞黄腾达,没有想到一仗下来就被红军俘虏了。 通过诉苦,红军战士帮李德贤算了一笔账,每年他全家交地租和各种捐税60石,20年下来就是1200石,1200石就是60万斤。原来自己全家都是为地主和军阀做苦力。自己读了书,当了兵,目的是改变自己一家和穷人的命运,谁知道拿起枪打红军打的却是自己的兄弟。即令这次不被俘虏,即令自己能够把官做大点,到头来保卫的还是人家地主和军阀,对付的还是穷苦人,和地主家的护院从本质上讲没有啥子区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