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嘴[娱乐圈]_分卷阅读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 (第2/4页)

后一层薄雾。

    卯时破晓吊嗓子的习惯是单阳从一位老相声艺人那里学来的。高二那年,单阳的父亲肺部感染,住院观察了一个月,单阳天天下课去陪床,结识了住在邻铺的于是中于老先生。于老先生年轻时师承相声大师侯海学,是国家二级演员,曾在全国各地巡演,艺名遐迩。本人倒是低调沉闷,甚难接触,乍眼看去完全认不出是位以娱人为旨的民间艺人。住院期间,于老先生的铺位冷清得很,单阳觉得老人家可怜,在照顾父亲的同时也常常捎带着给老人解闷帮忙。一来二去,于老先生对单阳的印象极好,也愿意和他说话,后来甚至开口问单阳愿不愿意拜师学艺。相声历来讲究门第师从,看家的东西轻易不能教授外人。但单阳自知并无表演相声的天赋,婉言谢绝。于老先生不以为忤,因单阳处于变声期,又打小口齿不甚伶俐,便教了他一套过倒仓和吊嗓子的方法。也多亏了于老先生的指导,单阳才平安度过“鸭公嗓”时期。他小时候不太爱说话,有略微的口吃,由于害怕被人嘲笑,开口时容易紧张,说的很不流利。开始吊嗓子后,这些小毛病都渐渐改正。单阳天赋尚可,胜在能吃苦,持之以恒,两三周时间就有了很不错的进步。出院时,于老先生还和自己的家人称赞,说单阳是他没入门的关门弟子,评价极高。时至今日,于老先生仍健在,单阳时不时会问候一番,有时还会请教他发音练气的方法。

    不得不说,如果不是于老先生,单阳根本无缘播音主持的工作。他心里感念着于老先生的慷慨,更加认真地练完当日的功课。等到单阳煮上咖啡,收拾好厨房,打算将垃圾拎出门外时,时钟才指向六点四十五。才刚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