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0章 猜疑链会逼人先下手为强 (第2/8页)
半么?既然还有一小半,为什么不继续打?为什么要把粮食安全的临界线设置得这么高? 但事实上,这个警戒线还真得料敌从宽。 因为大明在南疆的敌人,可不止缅甸这一个—— 如前所述,去年也就是小康五年,大明对缅甸谴责敲打的同时,也一起敲打了越南。毕竟越南同样在当初朱慈煜登基之初,犯过“收容大明叛逆”的罪行。 大明朝廷一开始为了闭关种田,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不追朔。可一旦开了追朔这个口子,就没法再装聋作哑了,必须对缅甸和越南同时一起谴责。 否则如果因为同一件事情、先谴责一个,隔几年再谴责另一个,那大明的外交信用将来就完了,会被人认为是“选择性惩戒、柿子挑软的捏”。 毕竟“诉讼时效”的意义,是让人“不知道自己的利益被侵害时”,可以有个提起争议的缓冲时间。而不是让你明知自己已经有利益被侵害,还不及时表态。要是出现了后面那种情况,就太虚伪了。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国际法上,“搁置争议,但不承认,保持谴责”这一措施,会显得如此重要。 很多国际争端,只要你没承认过对方,你表明立场说这里面有争议,先谴责,那就保留了将来翻脸的法理依据。谴责完了,你就可以继续隐忍,种田发展自己,等自己强大了之后再翻脸,那样国际法还会给你个机会。 但要是一开始遇到争议时连谴责都没谴责,默认了,那就等于承认了没争议。将来就算变强了,再想自古以来翻脸的法理依据都没了,就算你拳头硬,也会冒天下之大不韪。 所以对大明而言,谴责缅甸和谴责越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